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参与细胞呼吸、抗氧化反应和神经递质合成等重要生物过程。铜的平衡对细胞和器官健康至关重要,但过量铜离子可能引发毒性反应,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。2022年3月,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《Science》杂志上提出“铜死亡”(Cuproptosis)的概念,首次揭示铜离子通过破坏脂酰化的三羧酸循环蛋白,引发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衰竭,导致细胞死亡。该研究表明,铜死亡是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机制,与传统的凋亡、坏死和自噬不同。自铜死亡概念提出后,该领域的研究迅速扩展,如今已成为细胞死亡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。研究人员正深入探究铜元素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。
一、铜代谢途径
为了在细胞层面维持铜的稳态,细胞通过铜酶、铜伴侣蛋白和膜转运蛋白的协同作用,精确调控铜的摄入、分布和排出,维持铜水平在适宜范围内,避免过量或不足带来的危害。细胞内铜代谢路径的概述如下:细胞外的Cu2+首先被还原酶STEAP还原为Cu+,然后通过铜转运蛋白CTR1进入细胞。进入细胞后,Cu+被传递给胞质铜伴侣蛋白如CCS(超氧化物歧化酶铜伴侣)和SOD1,并进一步递送到特定的亚细胞区室,例如线粒体、反式高尔基网络(TGN)和细胞核。在线粒体中,铜参与呼吸链和氧化还原途径,具体是通过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(CCO)结合。在线粒体内膜间隙中,COX17将铜传递给SCO1或COX11,后者再将铜转移至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。在细胞核中,铜可以与转录因子结合,从而驱动基因表达。最后,在TGN中,铜-ATP酶转运蛋白ATP7A和ATP7B将铜从胞质转移到TGN腔内,激活分泌路径中的铜依赖性酶。当胞质中铜水平过高时,ATP7A和ATP7B会离开TGN,促进铜的排出。
二、癌症中信号通路
铜被认为与肿瘤细胞中的多个信号传导路径直接相关,通过结合并激活这些路径中的关键分子(见图3)。铜被认为在受体酪氨酸激酶(RTK)相关的信号传导路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它可以不依赖配体结合而直接结合和磷酸化RTK,从而导致RTK的激活。激活后的RTK随后会导致下游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(ERK)和无γ球蛋白血症酪氨酸激酶(ATK)的磷酸化,最终促使细胞迁移和增殖。此外,铜离子对PI3K-AKT路径也有显著影响。它不仅可以直接激活PI3K,进而激活AKT;还能通过结合PDK1特定位点间接激活AKT。这种由铜诱导的AKT激活进一步催化了FoxO1a和FoxO4的磷酸化及其重新分布,从而促进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。同时,MAPK路径的激活同样需要铜离子的存在,铜通过结合MEK1促进ERK1/2的磷酸化,并激活JNK来影响肿瘤的发展。
三、铜死亡与疾病的关联
1.心血管疾病
铜代谢异常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。铜离子参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。此外,铜离子还能通过诱导内皮细胞的铜死亡,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,加剧心血管疾病的进程。
2.癌症
研究表明,铜在癌细胞内的过度积累可以介导癌细胞死亡,因此靶向铜的治疗方案在癌症治疗中极具潜力。铜死亡的概念依赖于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铜离子载体的研究,这些载体能够将铜离子转移到肿瘤细胞和线粒体中,诱导肿瘤细胞死亡。此外,铜离子还通过结合并激活多种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,影响肿瘤发生、生长、迁移、血管生成和代谢。
3.铜过载疾病
如威尔逊氏病(Wilson's Disease),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特征是铜无法从胆汁中正常排出,导致铜在体内过度积累,进而引发肝脏损伤、神经系统病变等症状。长期摄入过量的铜也可能导致铜中毒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
四、铜死亡检测方式
铜死亡(cuproptosis)检测方法分为细胞检测和分子机制两部分。细胞检测包括使用CCK8/MTT、Annexin V/PI染色等评估细胞活力,以及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铜含量,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。分子机制方面,利用Western blot,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相关蛋白质水平,测量涉及氧化应激、TCA循环等途径的酶活性,并分析代谢物变化。综合这些方法,结合蛋白质水平变化,全面验证铜死亡效应及其机制。为了满足铜死亡相关药物开发的深入研究需求,菲恩生物推出了一系列高灵敏度的ELISA试剂盒,提供卓越的检测效果。这些产品不仅适用于免疫学研究和抗体筛选,还能够用于候选药物的功能验证等多种应用,助力科研人员取得更精准的研究成果。
以下是为您推荐菲恩生物铜死亡相关产品
靶标 | 抗体 | 重组蛋白 | ELISA试剂盒 |
DLD | DLD antibody | DLD recombinant protein | DLD ELISA Kit |
DLAT | DLAT antibody | DLAT recombinant protein | DLAT ELISA Kit |
LIAS | LIAS antibody | LIAS recombinant protein | LIAS ELISA Kit |
PDHA1 | PDHA1 antibody | PDHA1 recombinant protein | PDHA1 ELISA Kit |
PDHB | PDHB antibody | PDHB recombinant protein | PDHB ELISA Kit |
GLS | GLS antibody | GLS recombinant protein | GLS ELISA Kit |
GAC | GAC antibody | GAC recombinant protein | GAC ELISA Kit |
CDKN2A | CDKN2A antibody | CDKN2A recombinant protein | CDKN2A ELISA Kit |
GCSH | GCSH antibody | GCSH recombinant protein | GCSH ELISA Kit |
FASN | FASN antibody | FASN recombinant protein | FASN ELISA Kit |
DHFR | DHFR antibody | DHFR recombinant protein | DHFR ELISA Kit |
SLC31A1 | SLC31A1 antibody | SLC31A1 recombinant protein | SLC31A1 ELISA Kit |
FDX1 | FDX1 antibody | FDX1 recombinant protein | FDX1 ELISA Kit |